感恩節的由來(資料出處: 國立臺南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節慶專欄)
西元 1620年,五月花號 (The Mayflower) 載著大約有大人和小孩共一百零二人的英國清教徒 (Pilgrims) 在現在麻薩諸塞州的普利斯敦登陸,而當年的寒冬讓他們受盡苦難,到春天來臨,只剩下50多人存活。春季來臨後,得到印地安人給予協助,幫他們整修家園,教他們種植作物,還有最重要的就是飼養火雞,因而有較好的豐收。
為感謝上帝及印地安人朋友,這些清教徒決定舉行慶祝,這就是最早的感恩節由來。至於吃火雞的習俗,似乎也是因為印地安人同伴在初春來幫忙時,帶來了火雞,成為他們主要肉類來源的原因。
以後,每年清教徒們都會舉行感恩歡慶,在黎明時鳴放禮炮,列隊走進教堂,點起舞火舉行盛宴。到了1789年華盛頓總統就職聲明中宣佈,11月26日星期四為感恩節,以鼓勵美國人發揚祖先感恩精神,成為美國正式節日。
後來在 1863 年美國總統林肯,宣布每年十一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假期;之後感恩節的日期也經過幾次變動,至1941年經過國會通過,開始改回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。在美國和加拿大都會過感恩節 (Thanksgiving Day) ,但不是同一天。
每個家庭都會為了感恩節,之前就開始忙碌採購了,除了要準備豐盛的大餐之外,也要準備一些感恩節的裝飾,像是小型的南瓜和彩色玉米,就是很應景的裝飾物。
很多家庭在感恩節當天早上會先上教堂,接著回到家裡從中午或下午就開始享用豐盛的火雞大餐,家人團聚話家常。到了晚餐時分如果肚子餓,就把剩下來的火雞肉做成三明治,或是用火雞肉做成火雞肉派,或是把 Stuffing 和火雞肉做成烤菜,這也是把一隻大火雞吃光的其他方法。
感恩節的大餐
傳統的感恩節大餐包括了烤火雞,有些家庭是以烤鵝來替代火雞;還有塞在火雞內部的填充佐料 Stuffing ,是用撕成碎片的玉米麵包 (Corn Bread) 、白麵包和芹菜等等做成的;除此之外還有用火雞肉臟煮成的濃稠淋汁 (Gravy) 。
另外還有一樣特別的醬汁-小紅莓調味醬汁 (Cranberry Sauce) ,用的就是每年九月和十月時盛產的小紅莓。其他的配菜還包括烤洋芋泥、烤紅薯泥、青豆和比司吉等等。最後的甜點當然有應景的南瓜派,也可以準備核桃派或蘋果派。
跟往年一樣,今年的感恩節照例我們去同是來自美國的朋友家一起度過. 我們一起享用美好的食物,也一同獻上對上帝的感謝.
Melissa烤的火雞跟往年一樣香嫩多汁, 我最喜歡的就是用法國麵包切丁,再加上奶油,芹菜,洋蔥,鹽及雞湯炒過後填塞入火雞肚子裡一起烤的Stuffing, 火雞肉汁和香味蔬菜浸潤其中, 讓stuffing非常的入味.
通常雞烤好後由一家的男主人下刀切火雞 分肉.
再淋上肉汁在馬鈴薯泥和火雞肉上, 當然不能錯過甜玉米及烤蕃薯泥,
Melissa還做了水果草莓果凍, 我則帶了最近常做的Apple bread, Banana Bread和燕麥餅乾及香蕉派, 還有costco的南瓜派. 吃完了大餐, 早就忘了拍甜點...
為了感謝這隻火雞的犧牲,我把剩下的雞骨頭帶回家. 要把整隻用得淋漓盡致, 才不枉費它的壯烈成仁嘛.
只要加一些馬鈴薯, 紅蘿蔔,洋葱,洋芹和月桂葉熬, 又是一鍋好湯.
尤其在這種溼溼冷冷的下雨天, 來上一碗熱呼呼的蔬菜雞湯, 真像是冬天裡的一把火, 暖在心頭呢.